Hand-made cards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林老師,“What the Fxxk!!!”


這幾天,太多不同的傳媒、文章評論、關於林老師「爆粗事件」。因一段報導,引來多方不同的譴責,包括警方,好似已判了當事人刑。結果,林老師及其學校要公開道歉 (雖然我認為是學校壓力大於一切)

以下是尊貴的立法局教育界議員於 fb的意見:


從他的意見,我覺得有2點可討論一下。一是他形容林老師是因其「政治信念」而爆粗,言辭過火 (據聞林老師是社民連成員,而葉議員,是教協總幹事。教協?我都不知是否可則其為白鴿黨支部!利申,本人對白鴿黨無甚好感,但會去教協買平貨!)。無端端的把事情穿上一件政治外衣。二就是他沒有說的,就是這事件誰是誰非?怎樣判斷?還是他沒有了解整件事?基督徒求的真,其實是怎樣的真?如果要他教通識,這會是怎樣的作答?
事件

我想,太多人只從youtube search 到這片〈香港警察忍功一流。之後就是圍攻、保護、平反、聲討… 漸漸的,成為了一種暴力。我們可以以什麼方式去了解事情?

這讓我想起之前修讀過的其一課程:Popular Culture, Media and Christianity 。課程中有一本參考書名為 Media Violence and Christian Ethics,由Jolyon Mitchell所著。內容就如書名所述,包括對於媒體它自身及所產生的暴力,基督徒怎對應?下文會有quotations。但課程所學的,是對媒體增加丁點認識。媒體所表達的,首先,有否真?如果是真,又有多少是真?又或者有什麼被隱瞞?從什麼角度去著墨?是多元還是單一的向度?報道者/ 機構的背景或 hidden agenda 又是什麼?報道經過多少的 editing?作為基督徒,我們的看的,我們明白嗎?

說回林老師事件,其實是可從另一角度──大紀元的錄像──看到事情的起始、經過、發展等等,都可看到。雖然,這version 都是經剪接,但起碼較為完整。香港很多市民已被超級娛樂化的報道馴化了。當然,這是雙向的。沒有趣味的新聞已變得沒有價值。

而事件的重點,好似落在「爆粗」上。但這卻突顯了在無力、束手無策、無法溝通,甚至是人多對人少又加上權力的威脅下,人可以做什麼?之前的就是一件不將義的事件發生了。林老師已是非常激動。太多旁人卻是「靜觀其變」或「享受」不同人的反應。發聲,是多此一舉還是見義勇為?作為老師,哪一樣更正確?不過,投其所好卻是社會高度讚揚的。作為老師,林老師是否恰如其分?老實說,我不懂。但她曾是個受表揚的老師。

粗言穢語

至於粗口,不知何時,已變成道德判斷了。社會的去粗俗化,其實更是恐懼粗俗的表現。經過聽到家長或教育人員、甚至教會的高層常說說粗言穢語是錯,是低下階層/ 沒有文化/ 沒受教育的人才說 (可能還包括「壞人」!)。為什麼?是歧視低下階層/ 沒有文化/ 沒受教育的人嗎?反對粗言穢語的人,其實有多了解它?從文化研究、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都有不同的研究。某程度它是文化承傳的載體。何況在不同 context 說的粗言穢語效果又不同。再說多一點,究竟粗口是為說而說?是 second nature?還是說的是指涉 (signify) 其他事情?說話的背後還有什麼目的、含意?

說粗言與否,可能和修養有關,但和道德無關。因此,在批判前,是需要更多了解它是什麼。華人基督教的道德至上,形成了不少矯枉過正的行動。在教會內,只聽到老輩、傳道牧者叫年青人不要說粗口。很多時沒有解釋,只有硬啃;可能加多一兩句「不合聖徒體統」、沒有「基督樣式」「失見證」等。可能是;但恐怕只是組過瀘的人,而不是一個真實的人。當一個人活著是基督,但卻失去了真我的時候,這還否一個整全之人?當然,一個人為了更向「善」的緣故不說粗口,是可敬的。但可敬的事,若成為 norm,就會出亂子。
問題時間:你估耶穌有冇講過粗口/ 俗語?聖經又有冇出現過粗言穢語?西方人真抵死,一句 holy shit 已勝千言萬語。

有看電影的朋友,我想問多一句,為什麼外語片出現粗言穢語就可以是IIB級電影,而廣東話電影出現粗口就只能列為三級?是文化歧視?語言歧視?更有趣是,如果一個有「修養」的人於演講、表演是說粗口,竟會惹來哄堂大笑。是什麼道理?是笑點太低還是香港人太抑壓?

其實,報道或譴責林老師這件事,是人miss the point、蓄意轉移視線、還是要站在道德高地?耐人尋味。

暴力

如果林老師說的話形成暴力,是那麼大迴響的話,那麼陳局長的「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就更暴力了;更加是 abusing God!如果林老師是以言教壞人,陳局長,甚至是整個社會就更加是言教及身教的教壞人!更加是教壞全香港人。Anyway,我想我以下的話,總比陳局長更教壞人 (按彭志銘的分類,「小」「狗」「懶」「擦」「鞋」才是正式的粗口,其餘只是俗語)
陳局長,__ 你!你個 __ 街,正 __ 人,__ __ 到,講大話呃 __ 晒香港人!正一「政、商、教」三位一體o __。不 __ 知所謂!正一冚家 __ 。淨識 __ up,冇 __ 用!             (是否為大家出了一啖氣?)

甜品

最後,以下是Media Violence and Christian Ethics 的一些節錄及思想,慢慢欣賞:

“Most media, offering fictional or non-fictional portrayals of the world, are drama to the game, the film or the news story.” (3)

“There are numerous forms of media violence, which audiences in different context learn to distinguish, to endure or to derive pleasure and entertainment from.” (3)

“…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cited definitions for the term ‘media violence’ as meaning: ‘the overt expression of physical force (with or without a weapon) against self or other, compelling action against one’s will on pain of being hurt or killed or actually hurting or killing’.[1] This definition has been extended to include verbal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against inanimate objects and animals.” (8-9)

“Reframing … is not a form of escapism nor an activity devoid of moral implications. It is a way of reconsidering the ‘reality’ which a multiplicity of news outlets present on a daily and hourly basis … Reframing therefore can assist viewers in reconsidering the original images or stories in a new light, liberating them so that they can perform peaceful practices that may help counter seemingly inevitable spirals of violence. As such, reframing is a form of ‘moral reflection’,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wisdom.” (64)

作者認為當 基督徒作影像時,應成為 “active audiences”,當中包括:
1. view with discernment (151),
2. it can become a direct stimulus for action (153)

另外,”viewers can turn from focusing on themselves to focusing on their neighbours and on God.” (155)
(這是買書的好處,可隨時作參考。)



以上一些觀點是參考了《天外有天》:http://www.youtube.com/watch?v=Zd3S2AONz3g


[1] Geroge Gerbner et al., ‘The Mainstreaming of America: violence Profile No 11’,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8.3 (1978), 176-2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