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made cards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金句 from《假如耶穌在》大時代版──馮煒文



有學問的人要善用知識來尋找真理,不是去埋葬真理……幫助人看見真相……多元化的認同,只能增加彼此的尊重及對話,而不是消滅了善與惡真與假的區別。推理使信念成為行動。[1](15)

『讓我們不要將我們的神局限於個人的事業及家庭。』 (21)

2017特首真普選抗爭的論述,不只是用政治經濟民主的詞彙寫成,也是一個恩典救贖審判的故事。公民抗命會在中環發生,那裏也是香港邂逅神的地方。(25)

在公義抗爭中,我們的朋友往往比我們所想像的為多……我們並不孤單。(27)

上帝沒有要求富裕,也沒有應許快樂,只是堅持人人獲得很基本的條件……(29)

凡是減少孩進早死,使老人活得有尊嚴,使打工仔得到合理成果的,便是上帝的朋友;反之,便是上帝的敵人,無論是意識形態、政權、計劃、措施、文化、習俗、行徑。(31)

教會獲准生存而失去了見證,還有什麼生命可言?(33)

忘記背後,以致於寬恕,是被罪惡所侵犯者的專利權。只有他們才有資格叫我們忘記、寬恕。只有他們才有資格叫我們向前看。(37)

生命有兩種:自己的生命,別人的生命。基督徒的價值觀,是後者總是比前者寶貴。她鋌而走險,希圖過即時的發達生活,不惜有份於毒害別人生命,是把自己生命凌駕在別人生命之上。她認知自己的罪過。』(39)

『反對死刑的一個理由,是它的極端性,沒有絲毫轉回餘地,沒有任何更新機會。』(40)

你、我,應如何為自己定位?
是上帝的兒女,被愛,有尊嚴,有上帝的兒女的操守。(49-50)

『這城市 (按:日內瓦) 仍然是文明世界、普世核心價值的象徵。』(52)

普世價值──民主、法治、人權、自由、婚姻──都基於深厚的基督信仰根源。這些普世價值,一旦成為人的制度、法律、政策及時尚,便無可避免地從其他源頭汲取養份,在不同的土地,它們所表現的形態受不同的本土歷史文化影響。正因為如此,基督徒不容把它們神聖化、絕對化。』(54)

(按:香港人在地鐵月台乖乖的排隊等待列車)……這是香港的奇蹟。
當然,少不了的是香港人的素質。個人素質的進步,提升了公德及文明。這是奇蹟的一個因素。
……也是決定性的因素,不是個人,乃是制度。』(59)

『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個壞蛋。人人都是好人。但每個人的善良都不能成為行動。在這制度中,人人得以存活。有很深的不滿,但卻不能說「不」。我們倚靠這制度,也成了這制度的奴僕。』(62)

『與上帝同在的,是貧困、悲傷、謙和、受迫害的人。』(65)

『問題是,這個有道理的答案 (按:人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往往被有權有勢的人用作武器,來踐踏無權勢的人。
問題是,這個有道理的答案,卻往往被有權勢者用作武器,作為控制社會及政治的手段…』(76)

『耶穌基督為你,為我,捨己救人,難道就是為了維持香港現況?
這樣的福音不夠資格成為喜訊。這樣的上帝太小家。這樣的信仰不值得我們獻上生命。
耶穌呼召你我追隨祂,乃是與祂一起,在缺乏愛、公義及盼望的世界中,彰顯一個有愛、有公義、有盼望的國度。(84)

上帝是所有人的上帝,不是任何一個人、一班人、一個階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專利。這班小朋友明白,上帝的旨意不同人的旨意。(89)

『但請不要堅持,上帝的命題方式與我們的不同。我們的命題:作什麼才符合上帝的旨意?耶穌的命題:你這個人是否在上帝的旨意中?你是否活在其中?(91)

『然而,整部《聖經》的屬靈素質及風格都是接納了信徒有敵人的實在。在信仰路上,不單可以有敵人,甚至是不可能沒有敵人。
……他所要求的,是要我們愛仇敵。(94)

當日耶穌趕走了不少鬼。但祂從不主動地去尋找鬼靈來加以處理……但有一隻鬼是與祂勢不兩立的,就是瑪門──對金錢的崇拜……但這隻鬼卻非趕不可。(101)

『世界上我最不要去的聚會,恐怕就是某些教會辦的佈道會。那是很虛假的地方…
我若要認識基督教…我要找機會會觀看信徒的家居、經濟和社交各層面的生活,看看他們是否彼此相愛,信行合一,活出正直及真理。(103)

『但「去」只是一半的圖畫,還有很重要的另外一半。教會常常忽視的,是我們傳福音也要等候。
……只是教會沒有認同「等」納入我們對傳福音的理解、操練及計劃內。
等候聖靈動工,拯救的是上帝。傳福音者的角色是等。
傳福音者也要等待人的回應。
其實,基督徒的整個生命傾向,都是等待。等候主的再來,天國更豐盛地顯現。

「等」的模式,迫使我們問「教會在人們眼中是怎麼樣的東西?代表什麼價值、什麼操守,以致他們願意加入我們的行列?
整全的福音動向,是把「去」及「等」和連貫通』(111-113)

能夠傳福音的等候,來自一個懷有強烈而開放接納的心。(115)

盼望是什麼?……乃是決意要建立的……乃是對明天的渴求……乃是為將來的美好而奮鬥。
吸引別人跟隨基督的,是有盼望的生命,不是完整無瑕的生命,更不是自以為是完整無瑕的生命。(121)

……人不只是靈魂,永恆不是始於生活終結的一刻……(125)

『維護「基督徒優先」是一場不應該、不值得、不必打的仗。』(132)

『……香港基督教會的公共倫理道德水平並不比香港世俗社會高尚。教會自稱重視個人道德教誨:勤奮……紀律,性貞潔,守法,順服權貴,和諧家庭,並不能填補教會在公共倫理價值實踐上的貧乏,就是問責,透明,程序,社會公義,環保,本土情懷,法治精神。這些是今日公民社會愈來愈珍惜重視的東西。』(136)

耶穌看一夫一妻婚姻為建立家庭的主流途徑,但不是惟一途徑。「家」的核心價值──終身2的彼此承擔,超過功利考慮鼇愛顧,祂樂意看見人人都得以經歷。(139)

耶穌承傳舊約一夫一妻婚姻的訓誨時,亦刻意把「家」的定義及好處擴大……;即使在婚姻之外的人,也可以有「家」的歸宿。
基督教反同運動把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神聖化、絕對化。……但把它高捧,說成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則是把它當作偶像來膜拜。美好的東西,若一旦被絕對化、制度化,便容易成為傷害他者的武器。』(140)

『讓我們看保羅在〈林前〉7章的表達方式 (按:請參第671012253540)
就性行為上,保羅有自己的看法,但不願強加於別人身上。他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但不敢把它冠以神的旨意之2名。所以他誠實坦白地說:這不是命令,只是建議……但就性行為及性生活,保羅的教導止於大原則,不作細節的判斷。他有他的看法,但只是個人的觀感,不代表上主。』(144)

『很多很多的信徒相信,人出生,人信主,人去世,人在離開這世界的那刻便進入永生。但這不是《聖經》的教訓。
保羅多次說得清楚。人出生,人信主;在接受主的時間,人便是與耶穌同死同活。就在這階段,人死了,而永生也就同時開始。死亡……不是乃是已經開始了的永生的延續,從生命進入豐盛的生命後進入更豐盛的生命。今日的基督徒,都已經「死過」,是活在永生中了。(155)

『信耶穌就是跟隨基督。
「跟隨」是一個過程,是一段路,是一段日子。
得救,不一定是某一個可鑑定的時空,乃是一個歷程。
「信」耶穌,似乎把狩多的主動權放在人的肩頭上……就是一個人信不信主,責任在這個人的身上……在這裏讓我傳「跟隨耶穌」的信息,重點不在人的抉擇,乃是在神恩降臨,主愛吸引,聖靈澆灌。』(160-162)

『具體來說,在關社維權運動中,基督徒要負責擔什麼樣的角色?我的答案是:「看啊,神的羔羊!」
信徒在世上的每日角色:在人群中指向神。指向神的英好,指向神的價值,指向神的作為。這是配角的角色。』(172)

後記:這樣看這本書的確有點 out of context,不過,目的是希望能刺激你去買這本書,並好好思考。


[1] 文中的粗體、斜體均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