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made cards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最後兩科小小結


原來,很久沒有打 blog 了。對上一次已是224日。其實,中間打了一篇有關這個學期間,我認真地看過的書籍。下次再 post。現先來一個短的總結。

The Hebrew Bible in Contexts (處境中的希伯來聖經)
這科舊約很有趣 (包括教授的老師!雖然收風收到不是個個都 buy 他的教學風格),從不同的經文中,重新去詮釋、演繹聖經的說話。「處境」其實是指今天的處境,不論是香港社會、中國或國際間的關係等。是帶著一種 special interest 去看經文。可以想像到這科其實不是 “introduction” 的科目,反而是對舊約整體有點了解後,再進一步看不同的經文。只因我沒有修舊約導論,於是我就自行修練了。

我仍然相信很大程度是解釋、詮釋的前人把舊約放在一個向度內罷。本科嘗試將舊約從屬靈的方向、框架中釋放出來。屬靈向度是指與神的關係,與它有關的是教會事工、崇拜、奉獻等等;只是舊約其實是非常豐富的。我不是說屬靈向度有問題,絕對不是,而是非常重要!只是重要得人人都把它視為唯一的向度。其他向度包括了政治、軍事、環境、性別、飲食等,可以說是一個公共的向度。因為對上一個學期選修了「公共神學」,這使舊約這科有一個對比。

說多一點點。今天當我們什麼政治交易時,舊約有什麼地方有類似的思想?當我們說教會不應說討論政治、不應太「出」的討論政策議題,舊約經文、書卷對外 () 人的看法又是什麼?教會是否一個只是「自己顧自己 (會友) 的群體?

Media Culture and Theology in Context (處境中的媒體文化與神學)
這是與媒體有關的第三科。第一科是「媒體、普及文化及基督教信仰」、第二科是「電影與神學」(我只是旁聽)、第三就是這個了。當然,教授的老師都是同一位高人。

這科是「檢視不同時期從媒體文化所展現的社會大氣候,以及該等處境所誘發的基督教神學表述」(老師的 course outline)。即是,以媒體作為資源,從它表達出來的社會現象,基督教是怎樣回應這個現象。換句話說,這是一門「處境神學」。從50年代到2000年的香港,從「難民神學」到「被罪者」,一方面了解香港的歷史、另一方面了解香港基督教神學的發展。

這科誘發了同學對不同時代的神學表述,再看看現今的場境,究竟有哪些是改變了,為什麼改變?怎樣的改變?有什麼結果?前景又如何?等等問題;又或者哪些是一直流傳?對信仰有什麼影響?試舉一例。50年代教會牧養的會眾,有很多數目是逃避到香港的。於是教會的社關是很強的。同時,一套「這世界非我家」的神學卻成為主流 (當然,與美國基要派/ 福音派的傳教士不無關係)。到今天,某些教會卻忽視社關、仍堅持世界是邪惡的、是罪所造成,只是需要「仰望」未來的天家…;又或現世的問題不重要,有問題都不難解決,只要禱告,禱告完就行,神會行動,一心仰賴就行。這些是怎樣形成的?

這科有趣的地方是,人少!全班雖不足10人,但每堂都有討論。每個人的思想、神學表達、價值觀等都得以表達;透過互相了解、觀察及交流、討論 (有時都幾激o),更促進了互相之間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自己對信仰踐行、教會的踐行等等作了不同程度的反省。總言之,這科是我最 enjoy 的一科!

最後,老師的一篇網誌很值得基督徒去思考個人的信仰反省,值得推介:關於媒體文化與處境神學的點點點〉及他的大作──《我愛丁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