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made cards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問候「所長伯伯」!

上星期書展,主要行基督教書坊及突破counter,只有少量收穫 (2個月已在網上買了/ 訂了多本書籍,再買唔掂!),最開心的是買了以下兩本書 《聖詩學》及《小香港人》

《小香港人》是對香港一些被遺忘的小人物的描繪 (對不愛看文字的朋友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書中的 main ingredient 是圖畫)。小人物如家務助理、街邊賣菜亞婆、清楚工人等等等等 在大部份香港人生活中不斷穿插的人,卻偏偏是香港人忽略,或閉上關心的人。

在看完《小香港人》後的不知第幾天,和老婆探完了在醫院的外父,到了鑽石山某商場吃晚飯。在等位時,我上了廁所。進去時,看見替我們服務、專職清理現場的「所長伯伯」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翁。看上是一早已過了退休年齡那種。清理的動作明顯不快,總之,他有他的 tempo。當我如廁時,已有衝動去問候他,一邊方便、一邊心郁郁的。到了洗手時,我做了一個一世人第一次做的事情,問了「所長伯伯」一句「食o左飯未呀?」而他像嚇了一跳的回答「食o左」,而我就笑笑的離開了。

不知道伯伯之後有什麼感覺,但我覺得這是一件值得分享的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已試過這些問候 (如對看更、服務員等的寒喧,我也會),但對我來說,我在嘗試踏出自己的 “comfort zone”,去關心一些身邊被忽略的人 真的像被 isolated 的人。

最後,《小香港人》是一本非常非常非常值得購買的書,久不久看看,相信會對生活/ 生命的看法有一點點的衝擊。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chi/hkbf/book.html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意氣」論戲:《生命樹》




生命,人人都對它有不同的疑問 喜樂、善、惡、意外性、疾病…特別是苦難。生命,從虛無到將來,人性與靈性,又是什麼一回事?

《生命樹》是一齣探討「本性」(nature) ()、「恩慈」(grace) () 及兩者帶來的衝突、矛盾的電影。全片不斷的提出兩元之特點:恩慈由母親、家庭、溫柔、順服、死亡、天空等交織出來;本性則由父親、嚴厲、個人、成就、叛逆、大地等表達出來。

全片多運用影像、光、音樂去營造氣氛、去「說」故事,在兒子的人生旅程中 ── 由無知到反叛,再從現代社會迷失中找生命的意義,襯托出來。導演泰倫斯馬力以非荷里活式的拍攝手法,去探討人生中不同的景況、遭遇,人性的光輝與墮落,對現代社會的批評及其生產出來破碎的靈性。導演更從角式間的提問、自問等帶領觀眾一同去探討問題本身及其背後的意義。如果觀眾是基督徒的話,問題更是直接的挑戰其信仰 ── 神是一個怎樣的神?是一個死去的神?積極不干預的神?看顧萬物的神?還是…

整齣電影就像一首複調音樂 (polyphony),而不是只說故事,其餘的音樂、鏡頭運用、影像等等作為和弦 (harmony) 的主音音樂 (homophonic music)。影像、光、音樂就是本質相似但又不同的主題/旋律 (subject/ theme),互相交織,從頭到尾,互相呼應,而人物角色則是其餘的音樂片段 (episodefragmentssequence) 等。

再說音樂,貫穿全片的大都是古典音樂 (classical music)。在個人網頁中,Edward Davis 列出電影中所用的37段古典音樂,如下:(http://blogs.indiewire.com/theplaylist/archives/music_list_all_37_songs_features_in_terrence_malicks_the_tree_of_life/)。沒有做任何統計,但我很想了解究竟觀眾認為音樂在片中的作用是什麼,是陪襯 (對一些人來說,silence 像是不存在的!)?是推進「劇情」?是煽動情緒?是深化情感?還是其他?我覺得,這電影的「劇情」配上音樂的確能把氣氛、情緒匯聚;但是,既然音樂是電影中其中一個主題,為何不是由音樂做主導?特別是觸及到靈性方面。人生中有多少的想法、感受、疑問不能用文字去表達?甚至是信仰,能靠筆墨來形容嗎?神的奧秘、恩典就在人類想像之外。在靈性的角度,音樂卻能把它們一一呈現出來 (可參考 J. Begbie D. E. Saliers 有關音樂與神學的討論)。以音樂去帶出本性、恩慈的對立/合併,由觀眾各自去領受當中的奧妙。The New Yorker 的音樂評論人 Alex Ross 認為導演音樂的選用把人類的情感,由最黑暗到最光明,都呈現出來。(Malick's classical selections span the entire spectrum of human emotion, from the darkest regions to the most luminous. From: http://www.therestisnoise.com/2011/05/music-of-the-tree-of-life.html)

信仰方面,老生常談的善惡、苦難、天堂() 在電影中再一次令觀眾去思考、探索。約伯面對苦難,和他朋友面對的約伯,在現今社會雖以不同方式出現,但人類的反應又看似不相伯仲。人呀人,你為自己做了什麼?做了自己的天地?做了一個自以為牢不可破的安舒區?建立得來的虛榮不會被拿走嗎?生命為何?價值是什麼?靈性的破碎究竟是別人造成還是自己一手造成?若說基督徒的眼目定晴在耶穌身上時,是一個怎棣的注視?基督徒是否不理會苦難?是逃避?又不是。總有人說話方式得像先知,神的代言人,替各現象把脈、分析── 神總有美意云云。在這物質的世界裏,不完美是正常的,對嗎?大自然有她的定律,對嗎?這個世界不是最終的創造,總有一天是她的結果。究竟是不是人妒忌世界的破壞,對比人的軟弱、人性的醜陋還更美?
 
盼望,沒有盼望,人就沒有明天,沒有生命的動力,更沒有與神再相遇的期待。沒有接受基督的受難及復活,盼望或許又是另一種東西。在片未,一家人在天堂式的地方相遇,過去的恩怨情仇都已成過去,感受著美好的相處。在這個末世的處境,或許,真的要好好鑽研Moltmann 的 Theology of Hope ,將來的盼望,與及今天的盼望了。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MY~ 廣~告!

$15

$10

$10

$10

$12 (should be congratulation"s")

$15

$15

一直以來,小弟能讀神學 (雖然只是一年),都是一班弟兄姐妹及家人支持的成果 (不論是禱告上或是經濟上),當然小弟也不敢「馬馬虎虎」,盡可能在學期內參考、吸收別人的功力,從再加建立自己的實力。學期以外,也盡量翻閱一些有興趣的範疇的參考 (也堆積了不少 references,遲一點再介紹)。

要數算,最支持我的當然是內子了。為了減輕生活上的負擔,她「親手」製作了不同 styles for different occasions 的 賀卡 。除了以上的 sample,內子還會收不同 order,tailor-made 合你心水的卡 (已完成的有 farewell card,個別價格待定)。

如果你對以上的賀卡有興趣、或想對我的進修支持,只要各我或內子訂購,便可將祝福帶給你、你的對象及「我和我一家」。聯絡方式:
1. karenhocard@gmail.com
2. enochyeelok@gmail.com
3.電死我

請多多支持!